欢迎您,进入江宁区商业幼儿园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教学>>德育活动>> 文章

让道德浸透心灵,让幼儿和谐发展

发布时间:2008/3/17 10:12:03 作者:无 浏览量:2268次

让道德浸透心灵,让幼儿和谐发展

王益华

[摘要] 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 道德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如何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相结合,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阐明了幼儿道德行为表现及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幼儿良好品格行为的养成的重要性;其次,幼儿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最后,幼儿的社会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三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从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个方面阐述了关于幼儿道德培养的渠道和方法。幼儿园德育教育又从德育教育渗透于集体活动之中;寓德育教育于幼儿游戏之中;环境创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三方面来阐述。总括全文,幼儿德育是整个德育工程的起点,德育应从小进行,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使幼儿良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关键词] 幼儿 道德  培养  教育

德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杜威曾在德育领域内提出了这样的原则,即道德教育必须“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反对从上面的灌输以自由活动反对外部纪律”, 我国教育界也在孜孜履行着如此的德育原则。那么,应如何进行幼儿德育教育呢? 要让孩子成为跨世纪的有用之才,作为肩负着启蒙教育重任的幼儿园,在重视体能训练、大力开发智力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德育教育。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有连续性、一致性的系统工程,幼儿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现代社会呈开放型、多元化走势,各类新闻、公众媒体、传播信息量大,范围广、内容多,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的接受来自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如何实施道德教育?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一、幼儿的道德行为表现及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一生发展的作用   现在孩子生活在物欲横流、生活富足的社会、家庭中,“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使他们成为全家的宠儿和期望,父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吃亏、受委屈,就尽量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这样环境下的孩子久而久之养成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争强好胜等不良品格,一味的只知道享良受,阻碍了孩子好品格的形成。

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例如:教学活动结束后,我安排小朋友开展游戏活动,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选择玩了起来,婷婷小朋友一会玩玩“甜品站”游戏,一会又跑去建筑区,再一转眼,她已经跑到“七品茶楼”了,同时我发现她把不同区域的玩具材料带的到处都是,别的小朋友也跑来跟我“告状”。这个例子中,孩子喜欢游戏活动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不懂得收拾、不知道和同伴友好、合作游戏。还有的孩子在幼儿园表现一般,看到别的小朋友受到老师表扬得到五角星自己也想要但不跟老师说一回家就跟爸爸妈妈吵闹;有的看到别人吃肯德基自己也要吃、不顾爸爸妈妈工作辛苦要逛街买新衣服、不考虑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盲目的跟风、无理取闹。造成这种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孩子没有学会怎样与同伴相处,另一方面缘于孩子的道德意识淡薄,而家长又缺乏引导。家庭和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在的家庭中的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孩子身上,却从不考虑孩子为自己做什么,久而久之这种过分的关心、溺爱,养成了孩子只知享受,不知分享和付出心理。加之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使幼儿在耳闻目睹、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变得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这些在幼儿园表现尤为明显:争抢玩具、不理会同伴、小朋友摔倒了只会告诉老师不知道去扶起来。因此,良好行为习惯、品格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家长、教师应身教重于言教,督促、引导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 二)情感教育对幼儿一生发展的作用

幼儿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幼儿情感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幼儿园品德教育主要以情感教育为主,这就说明在早期教育中应培养幼儿良好个性,注重情感教育。情绪智力理论认为:幼儿情感教育是幼儿智力发展的起步,为儿童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幼儿期是幼儿情感智慧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情感教育的内容有:有效控制情绪的教育、认识自身的情绪的教育、管理情绪的能力教育、自我激励教育、认知他人的情绪的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在幼儿情感教育中,我们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从早期教育入手,做好幼儿的情感教育. (三)社会化能力培养对幼儿一生发展的作用   道德教育的培养应从培养儿童的社会化入手,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融于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学习主要是学习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学习待人接物处事的规范。社会上有正直善良、有欺诈虚伪、有真善美、有假丑恶、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事物,教师与家长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随时随地,有目的的对儿童进行教育。因为孩子从呱呱落地起本身就处在社会中,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孩子通过在社会中模仿好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所以,成人的教育在孩子社会社会化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成人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教育跟不上,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往往会向反面的、丑恶的行为模仿,容易误入歧途。其实在更广的程度上讲,家长更是基层的教育者。孩子的社会化培养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摇篮,父母必须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生活中无形的为孩子做出榜样。例如:一天的游戏活动中,班上的强强小朋友神秘嘻嘻的找了三个好朋友聚到结构游戏区,他的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在一旁悄悄的观察着。只见他从口袋里拿出两个色子放在桌子中间,又安排其他三个小朋友一人坐一个方向,然后叫他们学着自己的样子排列积木。突然他大叫一声“我掷色子,我先……一万……我胡了”。这一行为让我很吃惊,我把强强叫到面前问他怎么玩这个游戏?他告诉我说爸爸妈妈天天在家打麻将,他让妈妈陪他玩,妈妈却叫他看麻将,说可以赚钱给他上幼儿园。我当时就楞住了。这个例子说明: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的父母,要做到家园沟通、家园共育。因为家庭教育,其实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社会化的过程,如果家长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素质不高,那么更谈不上教育好他的孩子了。试想孩子在强强这样的环境中,他的社会化程度能提高吗?父母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只会把他引入不好的发展道路,同时还会影响他身边的同伴。因此,我认为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本身就是道德素质教育,家长和老师应共同担负起孩子社会化培养这一重要职责,让我们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成为将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二、关于幼儿道德培养的渠道和方法   根据孩子道德行为的表现和道德培养的重要性,我认为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应从以下三方面开始:

(一)幼儿道德培养从幼儿园抓起

1、德育教育渗透于集体活动之中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挖掘民族文化,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从品德、智能、情感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种特点,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通过一个或多个有联系的活动,直接向幼儿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同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如:小班年级组开展的主题活动《风筝、风车》,让幼儿理解风筝的由来,知道风筝历史悠久,通过收集资料、认识风筝、欣赏、画、制作风筝,让幼儿在玩风筝的同时感受到多彩的风筝世界及大自然的美。中班年级组,向幼儿展示的民族服饰,幼儿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多元文化的历史,五彩缤纷的各民族服装,幼儿动手制作图案,穿上服装表演,民族文化在孩子心中传递着。大班年级组的主题活动“京剧”,幼儿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京剧里的人物分为生、旦、净、末、丑;红脸的关公、黄脸的薛飞、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蓝脸的窦尔顿等这些代表性人物。幼儿通过收集资料、欣赏脸谱、设计脸谱、制作脸谱、在游戏中表演学唱京剧等一系列活动感受到我国京剧艺术的魅力,萌发爱祖国的情感。在动手动脑活动中,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增强,文明交往、合作精神得到体现,培养了幼儿的民族精神。  

2、寓德育教育于幼儿游戏之中

结合我园德育工作的目标,我园开展了“民族文化一条街”系列游戏活动。有“小磨房”“小木工”“秦淮小吃”“鹰凰袜业”“江宁金箔”“中华小药铺”“帐房先生”“民乐演奏”“京剧大舞台“等等,这也是我园德育的一个特色,体现了中华传美文化。此项活动反映出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再现了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民族文化的色彩。在游戏中,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增强,认识能力得到发展,各种技能得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体现,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得到了培养,从而充分展示出富民族文化教育于游戏之中的独特教育价值。我们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幼儿用灵巧的双手,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出丰富多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身心发展需要的晨间锻炼器械,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及勇敢、自信、友爱,不怕困难的良好的品质。其中有许多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的晨间锻炼器械,如;踩高跷、打陀螺、滚铁环、跳橡皮筋、跳房子等。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中国民间文化的熏陶,萌发爱祖国情感。

3、环境创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注重环境美是我们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幼儿园的活动区、绿化区,室内外的墙饰,师生共同制作了生动形象的画面,有文明礼貌方面的、行为习惯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等。这些幼儿喜爱的图文与他们朝夕相处,感染着、传递着民族文化精神,深深地留在幼儿记忆和情感的最底层。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如:布置“家乡真美呀”、“我爱北京天安门”、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实、事件等激发幼儿的爱祖国、爱家乡情感,在走廊墙围上布置一些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图片,在班内开创值日生角区,让孩子轮流充当值日生等,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二)良好的家庭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德育发展

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俗话说:孩子的行为表现的是父母行为的一面镜子。因此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为孩子指明方向。有条件的家长带幼儿去旅游,去认识我国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等,使幼儿认识到我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激发幼儿从小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 (三)充分发挥社区资源的教育价值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社区是由居住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结成的文化生活共同体。社区教育是社区活动的重要内容,包括社区内为儿童或全体居民提供的文化教育设置和开展的教育活动等。我园结合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同时也优化了社区生活环境。例如:开展一系列的参观活动,让孩子们参观江宁金箔厂,鼓励孩子们参与进去,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通过谈话、学习制作、游戏等,使幼儿知道江宁金箔是地方名牌产品,体现了地方文化,产生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对金箔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参观中医院,让孩子们了解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培养孩子们对白衣天使的尊敬和爱戴。九九重阳节让幼儿从家里带上一些零食或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到敬老院慰问爷爷、奶奶,送上一份礼物,向老人说一名祝福的话,表演一个舞蹈。我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在这融融的氛围中。要提高幼儿道德启蒙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家庭、幼儿园和社区教育资源在德育过程中的协同一致,形成有效的合力。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因此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注释:

①《幼儿园工作规程》第6页

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13页

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7页

参考文献:

1、 蒋莉:家庭环境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选自《幼教博览》2001年第7期,由总参谋部政治部干部部主办。 2、张勤:现代家庭教育ABC,选自《幼教博览》2001年第8期,由总参谋部政治部干部部主办。 3、 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年版347页

版权所有:江宁区商业幼儿园 电话:025-52289067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