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商业幼儿园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07年3月)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我园教科研如一株幼苗茁壮成长,发展很快。借今天开题的机会,请允许我园全体师生,对多年来支持、指导、关心我园教育科研工作的各级领导、专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园创办于1982年10月,2001年被评为南京市德育先进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科研起步较早,社会信誉在不断增强。为求得进一步发展,使我园成为高质量、特色化的幼儿园,根据我园的办园目标,利用社区资源,挖掘地方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已成为我园自身发展和形成特色的迫切需要。在“十五”期间我园承当了省、区级立项课题,按期完成了研究任务,在结题时,省级专家给于了高度的评价。在教科研结硕果的同时我们又迎来了“十一五”的教育科研,我园将牢牢抓住师资队伍这个“本”,把教育教学纳入了科研轨道,以科研奠基,积极进取客观务实,对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探索。立足于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的课题定为“地方文化资源与幼儿园德育教育”,目前已被上级教育部门定为南京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我园全体教师以高度的热情投身到紧张有序的课题研究准备工作中,并卓有成效地进行了一些工作,下面就让我将课题前期实施工作情况向大家作简单的汇报。
一、制度健全 目标明确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新学期初我园建立了课题研究考核奖励制度,制订了《科研工作手册》,人手一份,使科研工作规范有效地实施。为了积累丰富的科研经验,快速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我园根据实际情况,按教师教育功底的薄弱程度进行分层管理,进行了子课题的分类,并进行了各模式的研究探讨,以文献法为切入口帮助教师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目标是一盏明灯,它指引人朝着一个方向锲而不舍去奋斗。不管是幼儿园还是教师个人,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是我园的理念。为了让教师少走歪路,尤其需要理清思路,确立目标。根据园方的三年规划,每一位教师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课题研究指标,正确定位,制定了自己的子课题方案,三年一个大目标,一学期一个小目标,分步实施。
二、加强科研培训学习。
沙滩上建不起楼阁,高楼大厦须有坚实的基矗,我园结合课题组织教师学习了相关理论并尽力为教师创设一个立体化的研讨学习环境,引导她们认清幼教发展形势,解放思想,强化科研意识,树立现代幼教新观念。要求每位教师围绕课题研究子课题主动收集资料,并予以集中交流。并定期开展学习研讨,交流心得。 在练内功的基础上,我园还请有关专家来园指导讲座,争取机会外出参观学习。我园教师犹如蜜蜂采集花蜜,走出去请进来,静态的理论学习与动态的参观观摩相结合,领悟观念与具体教育行为的衔接,不断夯实脑子,开阔眼界,上海、南京、苏州、都留下了我园教师学习的身影。
三、 寻找地方文化资源
-
通过查阅《江宁县志》、《江宁文物》等,了解相关的地方文化资源。认真学习国内外道德研究理论现状,发展趋势、方法等,查找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组织课题组的教师到文化局、档案局进行访谈,调查、了解江宁有那些地方文化教育资源可以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收集书面资料,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四、 深入研究,有效落实、稳步开展。
1、大胆投入,优化环境。
我园紧紧围绕环境这一切入口,做足文章。我们以幼儿为中心,营造一个家、园的一体化地方文化的教育环境。 围绕课题研究,在显性环境方面,我园进行了大量的投入,注重抓好两个点:一是园部整体环境,二是活动室的区角环境。我园创建了江宁文化活动中心,保证了幼儿有了一个看看、说说、讲讲、玩玩的专用室。在教室环境方面,更是因地制宜创设了丰富的地方文化活动区角,创设了多层次的活动条件。幼儿园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支持,倡议每个家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亲子活动环境。
2、“制造风雨”提高教科研水平。
我园努力为教师创设实践的舞台,多研讨、多指导、多实践。学期末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展示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上好一堂展示课;教科研工作与期末考核相挂钩,迫使教师自增压力,并把压力化为动力,使自己不断提高。 对于幼儿,我园提出了“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口号。每周五为幼儿活动日;每月底的最后一个周五,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全园性的幼儿综合素质展示活动。(例如讲故事、朗诵会、器乐、绘画、表演等,以强化兴趣爱好、训练心理素质、活跃校园生活。);平时有意识开展一些小竞赛、小辩论,小记者采访活动,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园联宜活动,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
我们夯实了科研工作的基础,保证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有人惊叹我园的工作效率之高,可我们深深知道我们所付出的艰辛代价,“顶着雾霭走,披着星月归”甚至彻夜长灯,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写照,成绩与付出是不可分离的。“十一五”我园的科研工作才刚刚开始,犹如雄伟的大厦才刚刚建起了框架,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坚信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我园的课题研究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